
复盘|0成本收获2000+投稿,我用了这3个方法
上周我实操了第二期内容征集投稿类活动,原本预期能收到200+作品就不错了,没想到0成本带来了2000+份作品,平均每人投稿9个,打卡转化率达37%,日均新增作品169个。 这个数据相对于第一期投入了成本的活动只收到400+作品来说,投稿数环比增长389%,还是不小的进步。同时还收到用户反馈说:这是
上周我实操了第二期内容征集投稿类活动,原本预期能收到200+作品就不错了,没想到0成本带来了2000+份作品,平均每人投稿9个,打卡转化率达37%,日均新增作品169个。 这个数据相对于第一期投入了成本的活动只收到400+作品来说,投稿数环比增长389%,还是不小的进步。同时还收到用户反馈说:这是
写这个话题还是有点心虚的,毕竟也不是身经百战的老讲师。 老规矩,先交代下背景:2019年7月,收到网易青媒计划(即:面向大学生推出一套免费课程)负责人邀请我去做一个关于运营的分享,分享主题自定。 锚定你的用户讲一堂课,就像是销售,只不过卖的不是商品,一方面你推销的是你自己,另一方面你推销的是你的
近期异常火爆的Costco之所以如此成功,关键就在于它有非常高的会员复购率。而对于如何做好复购率,笔者也进行了自己的分析与说明。 Costco终于来中国了,其在上海的门店遭到了“疯抢”,搞得Costco限制了排队人数。作为被众多互联网大佬推崇的零售公司,Costco超高的会员复购率一直让人称奇。而
设计产品是“生孩子”,推广产品是“养孩子”,养孩子的方法这么多,那么如何才能把孩子养好呢? 一、运营的本质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了一个好点子,把产品研发出来,就可能获得大量的用户。但是当行业逐渐成熟之后,行业竞争激烈,用户的选择变多,产品的成功也变得越发困难,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强
秋风送凉,金九银十,电梯框架里的“找工作,就要跟老板谈”炸屏广告提醒我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找工作黄金期。每年不容易,今年特别难!从2018年开始的互联网挤泡沫,由于整体经济下行、行业增长放缓、回归商业本质的行业趋势导致习惯了频繁跳槽,不愁找工作的互联网人在这个2019年特别谨慎,而离职人群的求职
这是一篇旧文,但重新梳理内容与逻辑,值得再读。最近两件事促使我再发此文。 一是雕爷的新消费风口论,我认同这一轮机会,也尊重雕爷的观点,雕爷实战过多个品牌,并非空谈者。那么新消费品牌应该如何从0-1,此文或许有启发。 二是最近火爆的ZAO和绿洲两个产品,一上来都很刷屏,不到一周时间,ZAO被约谈,
前几天在找怎么写网络运营方案的信息,碰巧看到下面额思维导图,仔细一看还真是很全面,方案的框架、运营逻辑、运营重心、人员安排、执行考核都一一罗列示范。我看完这个导图后收获不少,所以想拿出来给你们参考。如果你是经历级别正在为活动安排而烦恼,那么这份导图正好适合你。如果你是活动运营人员那么这份企业网络
最近运营圈一直在谈论一个比较火的词汇“私域流量”,都在讲抓紧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那么个人如何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打造KOC,如何达到有效的“变现”与IP的链接,智远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打造KOC,搭建私域流量池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可以帮助自己做内容或者商品的变现,其次可以通过自身IP的链接,
做社群运营的你,一定有过社群频频冷场,过不久社群就“死了”的经历。面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了社群话题这一思路,并有效提高社群活跃度。 市面上的社群越来越多,但是活跃度却越来越低了!很多人千辛万苦、耗时费力引流来一大批粉丝,结果第二天就死一般的沉寂,原因不外乎三点。社群沉寂的原因1. 模式老套很多社群
说到“增长黑客”,可谓是互联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词。不同的人对增长的理解也会有不同,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我所理解的增长。同时我也会结合我目前的工作经历,给大家分享下我目前的团队是如何做增长的。 本文一共会分为以下3个方面来讲:我所看到的国内增长现状;我所理解的增长是什么;我是如何做增长的。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