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汪必须知道的移动设计规范
无论是从后台/PC转到移动端设计的产品汪,还是初入行就接触到了移动端设计的产品汪,移动设计规范都是个必须要科普的硬货,否则真的会被外行人吐槽,被内行人看笑话。这份读书笔记我已经准备了好久,一直在想怎么把这篇硬货包装地更讨人喜欢一点,但最后仍然觉得不要加任何稀释,原封不动奉上干到不行的干货。建议你耐
无论是从后台/PC转到移动端设计的产品汪,还是初入行就接触到了移动端设计的产品汪,移动设计规范都是个必须要科普的硬货,否则真的会被外行人吐槽,被内行人看笑话。这份读书笔记我已经准备了好久,一直在想怎么把这篇硬货包装地更讨人喜欢一点,但最后仍然觉得不要加任何稀释,原封不动奉上干到不行的干货。建议你耐
导语:用户体验or业务发展,功能卖点or技术实现效率,要口碑还是要数据,to be or not to be,每一次的抉择,都会伴随产品经理力排众议,坚守内心产品原则的一份坚持和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妥协。2015年还剩下十几天,在这个临近年末人人都在为自己KPI做最后冲刺时候,我也在回溯这几年产品工作
刚从知乎回答了问题“作为产品经理,你在 2015 年都有哪些进步、收获与成长?”,不觉间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也算对我自己2015年产品方面的一个总结吧~1. 不要过多考虑技术实现 做需求时先完成最理想的需求,先出体验最好的方案,然后再将不确定的点和研发同学沟通,根据是否可实现或实现成本进行修改和优
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都不愿意做后台?问得蛮靠谱,并不是什么伪命题,虽然说不愿意可能是纯意愿性的,也可能是由于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其实,大多数说不愿意做后台的产品经理要么是刚入行,什么也没做过的新人,要么是之前只做过前台产品,而没做过后台产品的产品经理。我碰到过的后台产品经理,目前还没见着说对后台特别
To B or not to B, that’s not a question. 对于产品设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不要忘记在心里问自己“我的产品为什么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对客户的价值是什么”,那么不管To B还是not To B,都会更容易找到答案。现在越来越多
编者按:本文首发于点融黑帮(微信号:DianrongMafia),点融黑帮由点融网技术部创立,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技术团队,正在用技术创新改变传统金融。本文编译:刘晶,一个玩 web 前端开发的 code monkey,也喜欢 UI 设计,他还做过后端开发,现担任点融前端资深开发工程师。 高贵的
最近在读 KK 的《必然》,这本书比《失控》更加落地,而且,不得不说,老爷子对互联网业态的转变的观察无人可敌。他提出了很多新兴互联网的特征,其中第三章讲的是 Flowing (流动)。他认为因为信息的流动性加强,所以可复制性也随之而来,免费不可避免。比如电影、音乐、图书放在网上,总会被盗版,只要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产品接连兴起,与此同时各种实际和不实际的概念也层出不穷。于是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评估一个尚未成熟产品的前景?如何分辨哪些是好产品,哪些是锦绣其外败絮其中呢?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可以探讨,相信每个产品经理、项目负责人、投资人都会有其不同的看法。但日常操作之时,并没
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带有他极强的“极简主义”的思想,让产品附上了他的灵魂。张小龙对微信建立了极其封闭式社交关系,这来他自己对于社交产品多年来的思考。这些伟大的产品经理们都是在做产品的时候,有着自己的“舍得”之道。乔布斯的极简主义就是复杂的技术流说NO,以产品设计为第一驱动导向。张小龙的微信封闭的熟人关
三段真实的故事,为避免对号入座,略有改写,或许你可以找到身边同事的影子。小A:从iOS开发转岗产品经理2012年,小A毕业进入A公司,做iOS开发一年多时间。2013下半年,进入B公司做iOS开发。2014年年底开始转岗产品,当时产品注册量约100万。在做产品经理的半年多时间里,遇到一群合作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