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跳过产品经理的“功能陷阱”
产品经理一般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需求交付给设计师:需求交付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方式一”来进行工作,当版本任务比较急时会采用“方式二”,当然需求文档等交互稿出来后会补上,供开发人员使用。不管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都经常存在“纯理论性思考”的结果在需求里,很多设计师稍不留神就会掉进这样的“
产品经理一般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需求交付给设计师:需求交付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方式一”来进行工作,当版本任务比较急时会采用“方式二”,当然需求文档等交互稿出来后会补上,供开发人员使用。不管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都经常存在“纯理论性思考”的结果在需求里,很多设计师稍不留神就会掉进这样的“
相对来说不同行业是有其固有的品牌色的,比如机械行业,通常给人的第一意向就是明黄;而科技、互联网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科技蓝(原谅我用这么俗套的词)等。在对于品牌色的决策过程中,行业属性是其重要决策部分。品牌与竞品之间的差异化通常在市场上我们会看到多个同时在满足用户同一需求,但是由于其品牌色的不同,会
在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往往是流量驱动的运营模式,通过投放、地推等方式获取用户进入产品内,进而希望一部分用户最终转化为付费用户。近几年,随着市场成本的提高,这种粗放式的流量模式不可持久。尤其是在大企业(资金充足)占领了主要的市场渠道后,对于中小型企业再花多少资金去获取流量都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逐
知识,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最宝贵的无形财富,它以经验、见解、观点等方式存在,人们生来都是从零开始,但人的一辈子却多多少少把自己创造的知识财富留在了世间,沉淀积累,像养分一样供后人吸纳。互联网产品大多起到连接的作用,连接人与信息更连接人与人,知识也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媒介,虽然很多情况下知识都是以一种仪
前段时间投了某公司的产品实习生简历,后来收到笔试邀请。虽然电面后没有再收到回应,也确实在那段时间产生焦虑,不过现在觉得做笔试的那几天好投入~分享给和我一样的产品小白~不足之处望建议~谢谢撒笔试题如下:第一个问题作为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是一项基本能力。请对比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的评价功能,做一次竞
产品设计前需要构建用户画像,指导设计、开发、运营产品迭代过程需要收集用户数据,便于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与商业模式挂钩产品运营需要与用户产生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引导用户传播产品品牌。一、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用户画像(Persona )三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具体来讲包括:用户场景/活动计算
最近不少朋友问我如何快速入门成为一名产品经理或者转行产品经理有什么比较快速的捷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希望自己真的能给出一些少走弯路迅速成长的方法,但思来想去确实没有所谓一步登天的渠道可言。反而让我想起去年面试网易产品经理时,面试官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一万小时定律?”在说出我当时的答案之前,
近期,分答火爆朋友圈,在分答上线仅二十几天后,其创始人姬十三便在朋友圈发布在行 分答获得A轮融资,估值1亿美金。很多人对这个APP还未完全推出,仅仅上线二十几天的产品,估值1亿美金表示惊讶,其实不必,因为这个估值是在行和分答共同的估值,而孕育出分答的在行已经耕耘一年有余。但短短20天左右,分答的知
如果你有一篇文章,在知乎上被赞的很猛,而在今日头条上被骂的很惨是种什么体验?如果你有一篇文章,在知乎上被赞超过1700,但在今日头条的阅读不过1500是什么体验?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同样一篇文章的用户反馈在知乎、36kr和今日头条虽然不同,但是完全有规律可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个产品都
几乎每一个移动APP中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消息推送的功能,在协同类工具中更是如此,不同角色、不同时间点、不同渠道、不同的信息等交织在一起,往往在分析和设计时让人觉得纵横交错。其实,只要静下心划分好需要做的区域,再各个击破细化,设计较为复杂的消息推送机制并没有那么困难。今天就以协同中很常见的某种单据审批